从考古学发现来看配资排名第一,尧不是一个人,可能是一个部落首领的称谓,并且持续了很多代。
上一集我们讲到了“舜囚尧”。最后一任尧帝可能认为儿子丹朱骄傲而纨绔,扶不上墙,而周边几个部落首领实力强且不服管。尧审时度势,最终引入了女婿舜。舜逐渐掌握实权,并且将不服舜的其他几个部落首领(四凶)处死,最终掌握了大权。
此时舜只剩下最后一个竞争者,那就是丹朱。尧年纪很大了,老迷糊了,于是舜囚禁了尧,放逐了丹朱,断绝了尧与丹朱的联系,直到尧最终老死。
舜作为女婿继承了尧的政治遗产,加上自身的部落,联盟的实力有所增强。舜治理国家任贤用能、井井有条,是一代贤君。
还有一个问题,没有解决,那就是治水。尧舜禹时期是一个异常的暖期,暖湿气流导致的暴雨以及冰川融化的共同作用,导致了持续几十年的大洪水。
谁继续治水
前面我们讲了,尧曾经让鲧去治水,鲧采取不断加高堤防的办法,使河床越淤越高。
然而,大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,人在大洪水面前是渺小的,人定胜天是很难的。最终堤倒水决,淹死无数黎民。因此,舜请示尧将鲧刹死在羽山。
鲧就这样因罪被刹,鲧的部落也彻底失势。鲧的儿子禹将怎么做呢?
《吕氏春秋》记载了鲧被刹之后禹的表现:“禹不敢怨,而反事之,官为司空。步不相过,窍气不通,以中帝心。”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呢,就是禹的老爹鲧被刹死了,他不敢怨恨,反而毕恭毕敬的服侍舜,见了舜就跟在身后,大气不敢出,附和舜的心意。
以上的做法表明,禹是个聪明人。
舜帝问四岳说:“现在有能够完成尧的事业,且胜任的人吗?”
四岳都说:“如果让伯禹做司空,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尧的事业。”
剎其父而用其子,是有一定风险的。以鲧治水失败来看,治水的确不是啥好事,干不好就翻船。舜想了想,说:“哦,行,那就用禹治水吧!”
舜召见了禹,对禹说:“你去平定水土,好好努力!”
治水可能是镀金,但是鲧镀金失败了。实践证明治水不是镀金,是个深坑,不仅坑深而且水很深。禹不傻,他不想再成为第二个被刹的鲧。禹下跪叩头拜谢,谦让的说:“我才能平庸,契、后稷、皋陶他们能力都比我强,他们治水效果一定比我好。”
这个人事任命是大家都定好了的,哪是说改就能改的。舜想,你小子谦让啥啊,对禹说:“你还是快去办你的事吧!”
行得去,不行也得去,没办法,只能去。禹继承了父亲鲧的事业,继续治水。
大禹治水
禹接替了父亲的治水任务,“伤痛”父亲鲧治水无功被刹,深知治水一定要成功,要么就成仁的道理。
为了不被人抓到把柄,禹刚结婚就上了治水前线。他发扬不怕苦、不怕累的拼搏精神,“劳身苦思”,在外13年,3次经过自己家门也不“敢”进,时刻坚持在治水第一线,就连儿子出生也没回家看一眼。
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,自己吃穿都很简朴,居住的房屋很简陋,为了治水成功,禹把自己家的钱财都拿出来治水(比起钱来,还是命重要啊)。
禹在陆地上赶路坐车,走水路坐船,走泥泞的路就坐木橇,走山路就穿上有齿的鞋。他左手拿着准和绳,右手拿着规和矩,还装载着当时的各种高科技设备来测量九州、道路、湖泽、山脉。他让伯益发放稻种,教人们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种植,赈济灾民,把粮食调配给缺粮的地区,确定了各地的贡赋,视察了各地山川、道路。
禹在治水方面进行了突破性的革新,一改鲧治水以堵为主的方针,改为疏导的方法,从冀州开始治理一直治理到了长江,疏通了九条河流,凿通了很多座大山,九州之地都有禹的身影,终于顺利地将洪水引入大海。我们来看看治理的效果吧。
注:以下篇幅较长,删除贡赋内容
冀州:古冀州在山西的黄河以东、河南的黄河以北、河北的古黄河以西的区域。禹治理了壶口,接着治理吕梁山等地。治理好太原后,一直治理到太岳山南。治理好覃怀后,又治理衡水和漳水一带。常水(恒水)、卫水疏通了,大陆泽(河北邢台市内)周围土地都可耕作了。东北的鸟夷族也能从渤海顺着黄河航道进贡了。
兖州:古兖州位于古济水(现黄河下游和小清河部分河道)和古黄河下游(比现在黄河靠西北)之间的区域。兖州的河道都已畅通了,雷夏蓄积成了一个大湖,雍水、沮水也都会到湖中,土地上种了桑,养了蚕,人们从高地下来居住。兖州的进贡路线是船运,经济水、漯水,然后进入黄河。
青州:古青州在大海到泰山之间的区域。在青州给居住在东北的堣夷族划定疆界居住;又疏通潍水、淄水。青州的进贡路线是由汶水船运直达济水(再由济入河)。
徐州:徐州东到黄海,北至泰山,南至淮水之间的区域。徐州的淮水和沂水都已经治理,蒙山、羽山也都能种植作物了。大野泽已经汇积成湖泊,东原地区的水已经退去,土地已经平复。徐州进贡路线是水路,从淮水入泗水,再转入菏水(再转济水黄河)。
扬州:北起淮河,东南到东海之间的区域。彭蠡(鄱阳湖)已经汇成了湖泊,松江、钱塘江、浦阳江在那里入海,太湖水域也稳定下来。进贡路线由大海、长江进入淮河、泗水。
荆州:荆山到衡山的南面的区域。长江的众多支流大都有了固定的河道,沱水、涔水业已疏导,云泽、梦泽也治理好了。进贡路线由长江、沱水、涔水、汉水,转行一段陆路再进入洛水,然后转入南河。
豫州:荆州和黄河之间的区域。伊水、洛水、瀍水、涧水都已疏通注入黄河,荥播也汇成了湖泊,还疏浚了荷泽,修筑了明都泽的堤防。进贡路线走水路,经洛水进入黄河。
梁州: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的区域。汶(岷)山、嶓冢山都可以耕种了,沱水、涔水也已经疏通,蔡山、蒙山的道路已经修好,在和夷地区治水也取得了成效。进贡路线为由西戎西倾山经桓水运出,再从潜水船运,进入沔(miǎn)水,然后走一段山路进入渭水,最后横渡黄河到达都城。
雍州: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的区域。弱水(位于甘肃内蒙)经治理已向西流去,泾水汇入了渭水。漆水、沮水也汇入渭水,还有沣水同样汇入渭水。荆山、岐山的道路已经修通,终南山、敦物山到鸟鼠山的道路也已修通。高原和低谷都治理好了,一直治理到都野泽一带。三危山地区可以居住了,三苗族也大为顺服(被舜驱逐到了这里)。进贡路线从积石山下走水路,顺流到达龙门山间的西河,到渭水湾。织皮族居住在昆仑山、枝支山、渠搜山等地,那时西戎各国也归服了。
禹开通了九条穿越山脉的道路: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,越过黄河;一条从壶口山、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;一条从砥柱山、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;一条从太行山、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,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;一条从西倾山、朱圉山,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;一条从熊耳山、外方山、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;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;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;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,越过九江,最后到达敷浅原山。
禹疏导了九条大河:把弱水疏导至合黎,下游流入沙漠。疏导了黑水,经过三危山,流入青海。疏导黄河,从积石山到龙门山,向南到华阴,然后东折经过砥柱山,继续向东到孟津,再向东经过洛水到龙门,直到大邳;转而向北经过降水,到大陆泽,再向北分为九条河,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,最后流入大海。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,向东流入汉水,再向东流入苍浪水,经过三澨(shì)水,到大别山,向南注入长江,再向东与彭蠡泽的水会合,继续向东就是北江,流入大海。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,向东分出支流沱水,再往东到达醴水,经过九江,到达东陵,向东斜行北流,与彭蠡泽之水会合,继续向东是中江,最后流入大海。疏导沇水,向东流是济水,注入黄河,两水相遇,积聚为荥泽,向东经过陶丘北面,继续向东到达菏泽,向东北与汶水会合,向北流入大海。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水,向东与泗水、沂水会合,再向东流入大海。疏导渭水,从鸟鼠同穴山开始,往东与沣水会合,又向东与泾水会合,再往东经过漆水、沮水,流入黄河。疏导洛水,从熊耳山开始,向东北与涧水、瀍水会合,又向东与伊水会合,再向东北流入黄河。
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,从此九州统一,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,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,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,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,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都城会盟和朝觐了。
治水的功绩
在治水的过程中,禹走遍天下,对各地的地形、习俗、物产等皆了如指掌。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,按照产出重新规定了贡赋。赋税职掌各尽其责,各地均要征收赋税,征缴赋税要谨慎,以土地肥瘠为标准,在中国九州之内征取。在九州中分封诸侯,赐给土地和姓氏,并实施政令。
禹在治水过程中不怕苦、不怕累,以天为被、以地为席,以四海为家,吃住都在第一线,这种爱岗敬业、吃苦耐劳、甘于奉献、勤勤恳恳、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每一个部落首领,积累起了超高的人望。
于是禹会诸侯于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(形容多),并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铜铸造了九鼎(冀州鼎、兖州鼎、青州鼎、徐州鼎、扬州鼎、荆州鼎、豫州鼎、梁州鼎、雍州鼎)传诸后世。
以上都是人望,除了软实力,还要有硬实力。在治水的过程中,大禹取得了统一的人、财、物调配权,也进而掌握了部落联盟的大权。有一次在会稽(浙江绍兴)部落会盟时,防风氏(良渚文化的地盘)首领因迟到而被禹处死。虽然是一个小事,但是说明了禹具备了刹伐的硬实力,充分显示和加强了禹的权威。
禹治水巨大的成功使禹的实力如日中天,这可能是舜没有想到的,也是舜不想看到的。摆在舜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,那就是选禹作为接班人。于是舜选禹作为继承人。
禹放舜
舜跟黄帝一样也是每一季度到四方巡狩,在舜39年,舜到南方巡视,禹放逐了舜,使舜不能回到中原,于是舜在南方苍梧的郊野凄凉的逝世。
禹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,但天下诸侯也不想再做第二个防风氏,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。禹于是继承了天子之位,接受天下诸侯的朝拜,国号为夏后,姓姒氏。
禹即位后,选了和自己共同治水的皋陶为继承人,但是皋陶没有继任就死了,禹又选了益做继承人。
长期治水风餐露宿严重影响了禹的身体健康,禹在即位后的第十年,到东方视察,在会稽逝世。禹去世后,禹的儿子启即夏后氏(部落)的后位(夏朝称后而不称帝)。
此时的天下便有了部落联盟继承人益和夏后氏继承人启两个继承人。二虎相争必有一伤,二君相争必有一灭。有记载说:“益代禹立,拘启禁之,启反起刹益,以承禹祀。”
意思很明确,益为了顺利执政,拘禁了禹的儿子启。但是夏后氏根基更深、实力更强,于是启刹益而夺得君位,益的这段历史也被抹去。如果上述是真的,我们可以看出部落之间斗争的激烈。
中国由此进入了夏朝,正式进入了家天下。
夏朝建立的意义
大禹治水是古代的传说。曾有观点指出:“秦始皇修长城、隋炀帝修运河导致了国家的灭亡,以古代以石器为主的社会,怎么能够完成那么大的治水工程呢”。我曾经很怀疑。再看一下人口,有记载,大禹时期的人口是1300万人,周成王时期是1700万,秦朝时期是2000万人,汉朝鼎盛是5000多万,三国是600多万。感觉大禹时期的人口规模被夸大了。如果打个折扣,以700万计,大家都去治水,也是很难的。因此,大禹因势利导顺应水势把河流导向下游是唯一可能的做法。这也是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吧。宜疏不宜堵的经验,也教导着我们后来人。
不管怎么说,大禹通过治水统一了整个部落联盟的人力、财力、物力。此时的天下已经不再是一盘散沙,也不会出现不服从部落联盟首领的情况,大禹已经具备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政权的条件。
但是,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,是无法像秦朝一样建立中央集权加郡县制的管理制度的。禹规定: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,再外五百里叫侯服,再外五百里叫绥服,再外五百里叫要服,最外五百里叫荒服。这种制度也被商朝所接受并简化为内服和外服制度。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,这种制度非常适合远近部落的管理。
国家的雏形已经初步形成,华夏和东夷联盟的发展还需要夏朝的消化吸收、商朝的强力扩张来巩固。
夏朝是中国记载的第一个朝代。但是,禹和启刚得到的天下却被不肖子孙给丢了。
请看下一集:夏商周的先秦历史之夏朝配资排名第一,一个被怀疑的朝代。
兖州部落渭水荆山黄河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炒股平台网站_炒股股票配资平台_股票配资官方平台观点